在我看来,喝茶是真正养生的行为,是对健康十分有利的良好习惯。
但是,这里面有个前提,那就是喝对茶。
别看一杯茶小小的,泡好了是养生,泡错了就是糟蹋自己。
很多人都说自己爱喝茶,绿茶、红茶、普洱、铁观音轮着来,可一聊喝茶方式,才发现——喝了这么多年,一直在“喝错”。
茶这个东西,不怕喝得多,就怕喝得糙。真正的茶中门道,不全靠价格、年份、包装,更多在“怎么喝”。
今天就聊聊,那些“看起来没问题,其实有坑”的茶叶——记住这“五不喝”,喝得更安心,身体也更舒服。
图片
一、不喝过夜茶“茶水不隔夜”,这不是迷信,是经验。
你试过吗?茶泡了一晚上,第二天早上再喝,味道涩得发苦,颜色也变暗,甚至还有股酸味。这时候的茶,早已变质。
为什么不能喝?
第一,茶叶中的茶多酚、维C,遇空气、水分一夜后氧化分解,不仅营养没了,苦涩味还增强。
第二,茶水长期暴露在空气里,很容易滋生细菌。尤其是夏天,隔夜茶几乎是“细菌汤”,喝下去肚子不舒服是常事。
有朋友说,我把茶放冰箱了,行不行?说实话,茶水一旦泡出来,时间久了就变了,哪怕低温冷藏,也逃不掉风味流失和变质的命运。
一杯茶,泡出来就趁热喝。别想着节省、二次利用。省了一泡茶,苦了一肚子,不划算。
二、不喝头道茶很多人泡茶就是“图省事”,直接第一道水喝进去。这是大错。
你见过有人用洗过一遍的水果直接吃吗?没洗过的还敢入口?那为啥茶叶你就敢直接泡?
茶叶在制作、包装、运输过程中,多少都会沾点尘土、碎末,甚至残留点农药、灰尘。
第一道水,尤其是头30秒的那一冲,其实主要是“醒茶、洗茶”。把茶叶表面的杂质冲掉,把叶子泡松。你要是直接喝这头道茶,嘴里喝进去的可能不是营养,而是“附赠套餐”。
尤其是乌龙、普洱、白茶这类工艺重、干燥时间长的,更要洗一遍。不洗,亏的是自己的身体。
三、不喝浓茶浓茶好不好?一杯下去提神醒脑是没错,可代价也不小。
你有没有试过,某次喝了很浓的茶之后,胃一阵绞痛,心跳也开始加快,甚至晚上失眠到两三点?这不是巧合,是茶碱和咖啡因在作怪。
浓茶中这些成分太多,对肠胃的刺激很强。尤其是空腹喝浓茶,十有八九肚子要“抗议”。
你要真是“铁打的胃”,年轻人身体壮,或许能扛一会儿,但长期下去,不出问题也难。年纪稍大的人,就更得注意了,浓茶一喝,血压飙升、胃酸翻涌,全是风险。
茶要淡淡的才耐喝。你看老茶客,泡茶都是轻轻一抓,不求浓烈,只图清香。
四、不喝烫茶这点很多人不注意。水壶一烧开,马上泡茶,茶一泡好,趁热就咕咚咕咚喝。小心,烫茶比冷饮还伤身!
医学研究早就证实,长期喝超过65℃的热饮,容易伤害食道黏膜,甚至提高食道癌风险。你以为自己是在“养生”,其实是在“烫出病”。
而且,水温太高,会把茶叶的苦涩味泡出来,香气反而压住了。
正确做法是,烧开的水先晾一会儿,温度降到80-85℃再冲泡。特别是绿茶、黄茶这类“娇嫩型”的茶,遇高温直接“烫死”,汤色混浊,茶味苦涩,全毁。
泡茶,不是一件着急的事。慢一点,才有滋味。
五、不喝过期茶不少人家里都存着几罐茶,哪怕三年前买的,觉得茶叶嘛,不坏就能喝。真是这样吗?你可能想多了。
茶叶不是钢铁,它也会“老”。尤其是绿茶、花茶、黄茶,保质期一般在一年以内。放久了,不仅香气尽失,茶多酚也氧化掉,甚至吸收了潮气和异味。
你打开罐子闻一闻,如果没有茶香,反而有股霉味、陈味,最好别喝了。嘴能忍,身体可不一定忍得住。
有些人说,普洱不就越陈越香吗?是的,那是指存放得当的“生普”“熟普”,温度湿度都要控制好,不是随便放着就行的。你那放在厨房角落积灰两年的普洱,没准早就“变味”了。
再好的茶,过了时间、坏了条件,也就变成一堆“草”。留着没意义,还不如拿来除味泡脚。
喝茶,别把“讲究”当“折腾”有人说,现在这社会节奏快,哪还有心思慢悠悠地喝茶?
可正因为快,我们才更需要慢。
茶,是生活里的一种“停顿”。一杯茶下去,不求什么神效,不图什么保健奇迹,就图一个“安稳舒坦”。
但这个“舒坦”,是有前提的。不喝烫、不喝浓、不喝隔夜、不喝头道、不喝过期——你把这“五不喝”记住了,身体自然知道感激你。
最后一句送给你:
喝对一杯茶,是对身体的温柔。喝错一杯茶,是对健康的轻视。
你今天喝的那杯,是“对”的,还是“错”的?
温馨提示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倍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